2005年5月18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三版:民生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谁动了明朝首辅张璁祖墓?
本报首席记者 汪嘉林 文/摄

  虽然已经新铺上了一层黄土,但被盗挖的痕迹还是很明显:一处墓碑前没了方砖,黄土和碎砖有些零乱。这是记者于5月14日在温州历史名人张璁祖墓前见到的一幕。
  “我们是在4月13日接到当地村民报案的,接警当天就立了案。嗨!真不明白这伙人为什么要做出盗墓这种可耻的事情。”陪同记者采访的温州龙湾区瑶溪镇派出所副所长林敏对记者说。
  警方推断案发当日情景
  张璁祖墓坐落在温州龙湾区瑶溪镇皇岙村一座小山上。2001年重新修建后,皇岙村村委一直想将张璁祖墓作为一处风景点向游人开放。虽然小山地处偏僻,但平日里慕名而来的游人并不少。记者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径上山时,就碰到了好几名前来瞻仰的游客。
  “白天是绝对不可能盗墓的,我们推断案件大约发生在4月11日21时至12日凌晨5时许这段时间。从墓地损坏的情况看,作案人可能有4-6人。”卢雷雷是接警后第一个赶到案发现场的民警,他向记者介绍了当时的情况。“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,要知道盗墓在我们这里是被看作非常恶劣的行径。”卢雷雷赶到现场后进行了初步勘查。发现五层墓坛的最上面一层中央被挖了一个大洞,洞已到了墓穴边。据测量,洞的直径约有2米,深约1.5米,挖出的黄泥在洞口附近堆成1米来高的小土丘,第三层墓坛的方砖也有被撬过的痕迹。
  “这可是一项不小的‘工程’啊!你看看我们脚下的这些青石板,每块都有几百斤重,要把它们搬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”卢雷雷指着地面对记者说。
  的确如此,记者试图将一块放在一边的青石板搬开,尽管使出了全身的力气,青石板仍纹丝不动,据此估计,要搬动这块1米长、0.5米宽的青石板至少需要3个人。警方推断:“当天晚上很有可能有3个人专门负责搬石板、放哨等,还有2-3人专门负责挖掘。犯罪嫌疑人可能还动用了铁锹、锄头等作案工具。”
  由于案发当日下着小雨,警方除了在现场找到一副纱手套外并无获得其他更多的线索。
  有可能是传说惹的祸
  张以淼是皇岙村村主任,他对张璁祖墓被盗显得非常气愤:“这简直太卑鄙了,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情来呢?”张主任告诉记者,张璁祖墓始建于明朝,有五层墓坛,这次被盗的最上面一层墓坛,是张璁的四世祖之墓。
  张以淼觉得本地人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情,首先,温州人对张璁都非常崇敬,每年清明节前后总有几百人自发前来祭扫张璁祖墓,甚至有些新婚夫妇为了讨个吉利,期盼将来孩子能出人头地,特意来瞻仰;其次,凡是温州人都知道,张璁到底葬在哪里至今都是一个谜。“曾经传说张璁死的时候有36口棺材,其中35口是空棺,这些棺材被安葬于温州的各个地区。我们隔壁的状元镇响动岩村也有一个张璁祖墓,而且无论是占地面积还是气势都要比这里大。”
  村民王老汉今年已经60多岁,他一直居住在皇岙村。他告诉记者,张璁祖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遭到了一定的破坏,墓坛内几乎已经没有什么陪葬品,本地人对这点非常了解。在温州有个关于张璁的传说非常流行:据说张璁被明嘉靖皇帝错杀后,嘉靖帝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曾赐金头给张璁后代,而这个金头据传就埋葬于此。“本地人是不信这种传说的,关于张璁的传说太多了。这伙盗墓贼很有可能是轻信了这种传说,想来偷金头。”王老汉说。
  “不管这种传说是真是假,也不管这伙盗墓贼是否是冲着张璁的金头而来,凭我们的经验有一点是肯定的:外来人员流窜作案的可能性比较大。”瑶溪镇派出所副所长林敏说。
  遭此破坏实在可惜
  “这真是太可惜了,张璁祖墓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他的祖墓充分体现了我国明朝时期的墓葬特点:你看这整齐的墓坛,明朝比任何时代都注重墓的密封性和墓坛的整齐……”温州市人大常委会文教会主任金福来说。
  他还告诉记者,其实这伙盗墓贼盗明朝的墓也真够“笨”的,因为明代墓葬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陪葬品极少,明代人从历代厚葬墓屡次被盗经验中得出“陪多盗多”的规律,认为防止被盗的最好办法是不放贵重东西。
  “其实在我们这里,除了张璁的祖墓,一旁的王瓒墓也具有十分高的文物价值。这次张璁祖墓被盗也是给我们敲响了警种。文物这东西毁了就不可能再出现,毁一样少一样啊!”
  截至发稿,记者又从瑶溪镇派出所获悉,据警方调查,这伙盗墓贼并没有能从张璁祖墓中盗获陪葬物品,此案件目前还在进一步追查中。

    ■相关链接
    张璁(公元1475年-公元1539年),字秉用,号罗峰,明嘉靖皇帝赐名孚敬,字茂恭,永嘉三都(今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普门村)人。明朝正德十六年中进士,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,曾在明嘉靖年间任内阁首辅,世称张阁老。